为什么我觉得区块链不是未来

2018-07-13

首先,我必须承认这个标题很滥俗,但一时间,我也想不出更好的标题了。区块链或者加密货币,本来只是一个小众玩物。然而从 2016 年开始,这个小众领域却开始风起云涌,各路资本纷纷涌入,成为了整个2017年最大的风口。无数人开始鼓吹这是下一个互联网,人类的未来云云。加上节节攀升的加密货币的价格造就的暴富神话,这样的宣传也就更加鼓动人心。但是,如标题所言,我自己坚定地相信区块链不会是未来,接下来我将会总结我的理由。

首先从区块链最基础的加密货币应用说起。加密货币是一次了不起的尝试,它让我们第一次有了通过互联网且不依赖任何银行或公司的支付手段。但是,它的局限性毋庸置疑。这样一个全球每秒只能完成数次交易的系统注定是不堪用的,哪怕是通过 micropayment channel 或者 lightning netwowrk 这样的手段疏解,起到的作用依旧非常有限。而且,由于 p2p 网络本身的限制,它几乎不可能有大的扩展。现有的技术手段可以改善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去中心性,但是其网络结构就决定了进一步提高交易频率是不可能的。

对于金融应用而言,最重要的是信任。比特币为了在去中心化的条件下达成信任,选择了让每个人都存储一份交易数据,同时以浪费能源为代价保障交易数据的有效性,这是无可避免的妥协。所以,很多区块链货币项目宣称能够有更高的交易频率,往往是以中心化作为代价。这就和加密货币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如果一个人不在乎中心化,那么更好的选择显然是银行,银行构筑的信任体系已经稳定运行了几百年,而且运作的非常好。相比之下,那些中心化的区块链项目完全没有任何优势。

很多人鼓吹的区块链的第二个应用场景是不同机构间的结算清算。但是这实在是很荒谬。在不同机构间要进行结算清算,一个联合运营的普通软件平台就已经足够了。至于那些天花乱坠的共识机制,例如有名的 BFT,起到的作用其实相当有限。试想,假如公司间在清算结算时发生了财产纠纷,那么最终还是只能法庭相见,还是需要法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介入。所以说,用区块链能降低的人力成本,用普通的财务软件也能做到。更何况区块链还需要额外的软件开发成本。

有人设想了更长远的前景,有了区块链之后,如果有好的协议和机制,一切皆是代码,我们将不需要律师和会计,整个社会形态都会翻天覆地。但是在我们这个平行宇宙里,这肯定是实现不了。而且,就算实现了,也没办法保证代码的安全性,到时候,cracker 可以为所欲为,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权贵或者富豪一样。不过,我倒是很期待能有以此为灵感的赛博朋克和反乌托邦风格的小说/电影/动画。

至于其它那些应用,什么溯源、健康产业(似乎主要是病例保存)之类的,就更加不需要区块链了,Git 之类的软件早已提供了这些功能,所以又何必大费周折。这些应用给我的感觉是:“手上 有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而且,“价值互联网”这种说法本身就不是新概念了。我们每天都在用支付宝,银行也开通了网上银行服务,我们还可以在 Patreon 上打赏自己喜欢的创作者。在互联网上,价值早已互联互通。这也是区块链泡沫和上一次互联网泡沫的本质区别,区块链并没有带来诸如网上购物这样的新功能,它只是为互联网上的价值互通加上了额外的去中心化和匿名的属性。但是,除去那些极度重视隐私的黑客和赛博朋克们,大众更看重的是用户体验,而这一点,区块链应用永远也赶不上支付宝、Paypal 这些中心化信任的应用,而且,区块链应用也没有提供什么新功能。更何况,银行和阿里等企业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信任,而信任是非常难以推倒重建的。中心化确实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网盘代替了BT下载,博客平台代替了个人主页。虽说我本人对中心化并不乐见,但事实就是如此。财产和信任的去中心化的局限性和难度也远高于信息的去中心化。

综上,我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区块链这一从无政府主义中诞生出来的东西会回归它原本的位置,它不会是我们的未来。这一阵区块链的风潮,最终会和物联网、虚拟现实的风头一样偃旗息鼓。

当然,未来是难以预料的,“谁会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



Email: i (at) mistivia (dot) com